关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4—2035年)》的解读

日期:2025-08-15 15:53

来源: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字号:[ ]

分享到:

一、规划编制背景及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海绵城市建设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到自然规律和系统工程的高度,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也是通过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节约用水条例》最新要求,各地应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指导与管控要求,落实“海绵二十条”要求,系统分析紫云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条件和问题需求,统筹蓝绿灰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此背景下,组织开展《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编制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1〕1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建办城〔2022〕17号)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2016年)

《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

三、编制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为紫云县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云岭街道、松山街道和五峰街道部分行政辖区,面积约28.91平方千米。

规划基期为2024年,规划期限为2024—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8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

四、规划目标与指标

全面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以“水生态保护、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资源涵养、韧性宜居建设”为重点,实现城市蓝绿空间保护、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优化、雨水资源化利用,统筹形成全空间、全生命周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至2035年,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规划指标全面达成。

紫云县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分为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显示度、制度建设与执行六大类十六项指标。

五、主要成果

规划基于紫云县中心城区海绵建设本底条件和现状问题,形成全域系统规划、高效实施保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思路。

(1)规划方案主要内容:在水生态修复方面,通过径流控制、水系河网优化、岸线生态修复与整治、雨水河与雨水园建设和维护,加强河道蓝线管控,保障雨洪行泄畅通。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水安全保障方面,构建“蓄排并举、以排为主、分洪扩蓄”的排水体系策略;明确河湖水库管理边界,调整完善水质功能区划分,结合实际需求建设蓝绿调蓄空间,规划构建雨水分区-排水分区-管控分区三级蓄排体系。在水环境提升方面,以水功能区水质要求为核心目标,系统实施“控源截污-活水提质-生态修复-长治久清”的水环境提升措施。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在水资源利用方面,构建雨水资源化利用体系,主要分为水资源渗透利用和集蓄利用。渗透利用是通过自然渗透与道路、屋面积雨水收集并净化,补充地下水;雨水集蓄利用是通过雨水集蓄利用设施,通过雨水收集、调蓄和净化后,用于绿地浇洒、道路清洗等,替代部分优质自来水水源。在源头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方面,基于规划排水分区、雨水分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道路网等进行划分,共划分六个污水分区,十二个雨水分区,十九个海绵管控单元。

(2)近期建设规划:统筹市政道路和源头建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更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以及紫云县“十四五”重点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相关规划近期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安排等内容,确定近期重点项目为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设施、水体保护设施、防洪排涝设施、雨洪调蓄空间建设、产业发展六大类,三十四个项目。

(3)分区建设适宜性指引

老城片区重点结合城市更新,加强合流制管网改造,改善并消除城市内涝积水点,完善紫云河上游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城西片区重点结合物流、居住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和再生水利用体系建设;白云片区重点结合紫云河两侧自然岸线治理,清理淤堵,提升排水能力;新城片区重点结合城中村改造和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绵设施建设和改造;城中片区为城市新建区,基本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城北片区重点结合城中村改造以及新建项目建设,加强片区雨污分流建设,加大海子河生态综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体水生态环境和湿地公园建设,完善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4)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制度保障、加强规划衔接、强化资金保障、能力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意见征集原文:关于《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4—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