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8

红军长征过紫云红色故事——马鬃岭下红军情

日期:2024-12-11 09:02

来源: 县史志办

字号:[ ]

分享到:

4月14日下午,天气晴朗,红军军委纵队后梯队29分队和电话队经过板当沙子哨,过撒金大桥时,突然飞来数架国民党飞机,向大桥投下炸弹,因河面较宽,水深流急,人马拥挤,在桥左岸的卡子门半坡,红军被炸伤11人,一名红军战士在坡脚壮烈牺牲。

第二天清早,山乡恢复了平静。家住马鬃岭的周子成扛起锄头去地里干活。刚走到半坡,看见路边干田里有位红军伤员在吃力地用床单覆盖另一位战友的遗体。周子成前两天见红军路过这里时,不烧不抢,纪律严明,深受感动,深信红军是好人,是保护穷人的队伍。想到这里,他上前去帮着给死者盖上床单,扶起红军伤员。但这位红军的头部和胸骨被弹片炸伤,加上长途跋涉,忍饥受渴,已经挪不开步子。周子成正想将伤员背回家去,忽然从不远处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一个骑马的国民党军官,带着一帮兵丁朝这边猛追过来。周子成机警地让红军伤员躺下,自己隐入侧面的树丛里。

国民党乡丁过去后,周子成跳下田坎,背起伤员往树林里钻。刚站定,后面路上又出现了国民党的军队,好险啦!他想如果把伤员背去家里,可能会被查获。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想起平时烧木炭的地方很少有人去,那里比较安全。于是背起伤员绕小道穿过丛林,往村子对面的山沟爬去。老人累得气喘吁吁,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内衣湿透了,他顾不得擦汗,更不敢稍微放慢脚步,背上的伤员把他压得直不起腰杆,他爬呀爬,总算爬进了炭窑里。

周子成把红军伤员轻轻放下,又立刻跑出窑门,抱来干草和树枝,让伤员躺下,才松了一口气。他一边仔细查看红军的伤口,一边拉开了家常,才知道这位红军是湖南人,名叫曹金彪。昨天在撒金大桥被炸伤,他同另一名伤员互相搀扶,走了一夜才到这里,同伴因流血过多牺牲了。周子成听了很伤感,见天色不早,就叫曹金彪先安心休息,自己装着若无其事的模样,到田里拣起锄头,回家忙着烧火煮饭,把家中珍藏的熊骨取出,磨成粉末,然后避开众人耳目,东拐西绕地摸进炭窑,给伤员喂水喂饭,用药包扎伤口。

第二天,周子成找来寨上的张启成、钱才富、周云昌、周洪恩等人,把那位红军的遗体抬去山上掩埋。刚收拾停当,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就开始挨家挨户搜查红军伤病员。周子成深为红军伤员的安全而担忧,他严守秘密,不对任何人谈及伤员的事,连家里的人也不让去炭窑,每天都是亲自去照料伤员。一星期后,大搜查过去了,周子成才放心地把曹金彪接到家来精心护理。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人们生活十分贫困,除了逢年过节,很难吃上一顿大米饭。加上国民党政府赋税繁杂,日子更不好过,周子成家只有靠苞谷面掺野菜充饥。为了红军伤员的健康,周子成老人把仅有的少许大米留给伤员吃。母鸡生了蛋,自己舍不得卖,留给伤员补养身体。在周家一个多月,曹金彪的伤势已经大为好转。

离马鬃岭1公里多路的尅卜寨李德云家,也有两位红军伤员留下来养伤,一位叫宋甫高,另一位叫钟昌珍。钟昌珍伤势较轻,不久就去追赶部队了。曹金彪刚能走动,便去约宋甫高一起去找部队,因宋甫高还不能行动,只得又回到周家来。他每天上山砍柴割草,下地除草耘苗,样样农活都干。当时正值春耕季节,曹金彪插秧又快又好,乡亲们都夸他是个种庄稼的好手。

春去夏来,转眼田里的稻秧已薅完,宋甫高的伤也好了,两人打好草鞋,整好行装,一道去追赶部队。周子成一家想到红军要走,心里都很难过,也忙着收拾东西。临别时,给每人装上两升大米,带上糯米粑粑,还把家里仅有的6个铜板送给他俩作路费。曹金彪和宋甫高这两个年轻小伙子,在生命垂危时刻不叫一声苦,不掉一滴泪。离别时,两人拉着周子成夫妇的手,依依不舍地哭了。但想到为了革命,只得忍痛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