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应急局:“165”工作法力促危化领域长治久安

日期:2025-07-29 08:49

来源: 县应急局

字号:[ ]

分享到:

危险化学品安全关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为从源头上化解因安全事故引发的重大社会风险与矛盾纠纷,紫云县应急管理局聚焦危化监管顽疾,创新构建安全生产“165”工作法,着力压实责任链条、织密管控网络、消除风险隐患,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源头防控强内功,消弭因责任空转引发的失序风险。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作为减少违规操作、化解劳资矛盾、预防事故冲突的核心抓手。一是制度压实促履责。建立岗位责任清单,严格实施企业负责人“五个一次”(月检查防范日常矛盾积累、季研究协商风险解决、年警示/演练/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清晰责权减少推诿扯皮,防范因制度不清引发的内部管理纠纷。二是能力提升固基础。深化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聚焦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轮训、安全管理员专项培训、岗位员工实操培训(2025年危化企业累计开展安全教育培训140次)。确保危化品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大幅降低人因失误导致的突发事故风险,减少可能引发的涉企群体伤亡及后续赔偿纠纷。三是科技赋能强预警。推动22家危化企业全面注册并有效应用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保持优良运行成效。利用科技手段实时监控异常,抢占化解矛盾先机。

风险化解前置化,构建维护稳定的安全屏障。将风险隐患视作可能触发社会矛盾的不稳定源,实施强有力闭环管控。一是“四级排查”清隐患。推动企业落实“四级排查”机制,尤其强化主要负责人一月一次重大隐患排查(2025年排查整改重大隐患9条)。早发现、早处理重大风险点,杜绝“小患拖大、大患拖炸”可能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及衍生大规模社会矛盾。二是严控作业防险情。对动火、受限空间等八大高危作业严格落实审批制度,全过程视频录像留痕。以最严管控杜绝违规作业,筑牢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避免造成群死群伤及严重环境污染等极端社会冲突事件的关键防线。三是“隐患直通”疏怨气。在危化企业全面建立内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2025年3家企业兑现奖励),畅通“隐患直通车”,构建化解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不满、疏解内部矛盾、将风险发现在萌芽状态的“减压阀”机制。

构建协同共治格局,筑牢社会安全稳定基石。依托科技平台与制度联动,汇聚内外部监管合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矛盾。一是实现监管网络全覆盖。将重点企业建立的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接入应急管理业务平台,构建起实时在线、远程可查的智能监管网络。监管人员可动态掌握企业重点部位风险参数和值班值守情况,对异常状况进行远程警示、精准调度、及时干预,将潜在安全风险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连锁社会矛盾控制在远端、化解在初期。二是“三责”闭环消矛盾。以“明查暗访压实监管责任、执法检查倒逼主体责任、隐患整改履行直接责任”形成三级闭环链条。对排查出的每一处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和验收标准,确保100%整改达标,实现风险点、矛盾源得以系统清除、责任到人、不留后患,避免“监管真空”和“责任悬空”可能导致的推诿扯皮和矛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