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街道开展重点车辆暨敲门行动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来源:紫云自治县松山街道  字体:

根据省、市、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敲门行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决定自即日起至2024年2月底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敲门行动”。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近期对山西省吕梁市重大火灾事故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11月29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及张国清同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徐麟、李炳军、贾利军同志对近期道路交通事故的批示指示精神,深刻汲取近期全省道路尤其是农村地区较大事故教训,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下大力气加强源头隐患治理,拿出过硬措施做好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整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坚决扭转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长:李武伟街道党工委书记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

长:吴崇雨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陈正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熊举信街道武装部部长、办事处副主任

李志丹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张春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吴文翠街道纪工委书记

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

  松山派出所所长  

     员:街道各股室负责人、各村(社区)支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街道道交办,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任务

各村(社区)要清醒认识全街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严峻复杂形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大力发扬“严实快细”工作作风,切实整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坚决扭转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

(一)明确职能,完善综合治理格局

一是根据县道交办指导,贯彻落实《贵州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安顺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配合构建“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触角到组”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格局。大力推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云平台”,提升路面隐患和源头隐患排查治理的科技化应用水平。二是各村(社区)、各股室要落实“责任制”规定,紧盯学校周边、“马路市场”、临水临崖、通村通组等重点路段,学生出行、民俗活动、赶集赶场等重点时段。三是抓好农村“两站两员”建设,组织辖区“一村一辅警”“路长”“网格员”“乡村农机两员”“驻村工作队”等综治力量,用实用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贵州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云平台”,全面开展人车源头管理、违法劝导、跟场管理、红白喜事打招呼、交通宣传教育等工作。同时,在12月底前,各村两委要采取召开村民恳谈会、院坝会和“敲门见面”等形式,结合近期典型农村交通事故案例,对每一户有摩托车、汽车、农用车的农村家庭开展全覆盖交通安全宣传警示,突出讲危害、讲责任、讲后果,教育引导农村群众特别是“一老一小”自觉抵制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二轮摩托车骑乘多人、货车、农用车违法载人、客运车辆超员、面包车“非法营运”、酒驾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承诺不驾乘违法超员和违法载人的车辆出行,不酒驾醉驾,不从事“非法营运”。四是村(居)两委要严格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常态化参与交管站、劝导站驻守工作,严防违法载人、超员的二三轮摩托车、面包车和农用车等出村上路,日常工作要及时规范录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切实把好通村通组路的“出入关”。

(二)加强联动,强化协同共治局面

派出所要切实把道路交通事故预防作为“一管三防”的重要内容,全员参与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准确把握辖区农村地区冬季交通出行特点,精心研判务工农忙、民俗活动等集中出行规律,每周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农村突出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统一行动,严查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二轮摩托车骑乘多人、货车违法载人、客运车辆超员、酒驾醉驾等易肇事肇祸严重违法。以下放至农村中心派出所办理的十六项车驾管业务为抓手,不断完善服务延伸,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最大限度为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上牌办证提供便捷服务。交管站要配合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农村客运企业压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站场管理规定,加强安全运营监管,并针对民俗活动、学生上下学、赶集赶场等重点时段群众出行特点优化运力配置,构建供需匹配、组织灵活、模式多样的农村客运供给体系;要严格加强校车管理。配合公安部门打击面包车“非法营运”,净化农村地区道路运输秩序。科宣中心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指导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及家长主动拒绝无安全保障的交通方式,不乘坐“黑校车”“黑摩的”和三轮车、农用车、拖拉机等车辆出行。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和销售二三轮摩托车、老年代步车、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农业服务中心要配合上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手扶运输拖拉机组在田间、场院的安全监管,协助公安交警、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开展变型拖拉机失效牌证清缴工作,严厉打击变型拖拉机假牌、套牌、非法上路行驶等行为。

(三)全面摸排,消除重点车辆隐患

一是各村(社区)针对辖区重点车辆(货车、工程车、面包车、二三轮摩托车)进行全面摸排,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货车、工程车1月5日前完成排查;面包车12月29日前完成排查;二三轮摩托车2月19日前完成排查。排查完成后,摸排登记表(见附件1)电子档报送至街道交管站。二是根据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提供全县机动车信息及驾驶人信息,以村(社区)为单位,根据县公安局公安局交警大队指导,各股室站所、派出所、村(居)两委相互配合,定期组织共同排查。同时,采取边排查边宣传的方式,在排查的同时,发放《平安交通提示卡》(见附件2),并由驾驶员或车主签字确认,2024年2月19日前报街道交管站。

(四)突出宣教,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各村(社区)、各股室要坚持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警示,从源头上提升农村群众安全出行意识。一是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建设。结合“千村示范”创建活动,在每个行政村完成“一块宣传栏、一个大喇叭、一组宣传标语”建设,将严禁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严禁三轮车、农用车违法载人,以及骑乘摩托车须佩带安全头盔等交通安全法规常识写入村规民约。二是加强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选取辖区农村酒驾醉驾、违法载人、无证驾驶等道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制作新媒体推文、广播音频文件、警示教育提示卡、海报张贴画等宣传品,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广泛宣传,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三是认真组织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以“知危险、会避险”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四是全力做好冬季行车安全提示。通过辖区主流媒体适时发布恶劣气候预警、易雾易冻点段和交通管制等信息,加强预警提示,并突出宣传大雾、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农村道路安全驾驶常识。五是梳理并针对性开展警示提示。2024年1至2月底,在保持宣传教育、路面查处和常态劝导等工作力度不减的基础上,根据公安部门梳理一批因上述重点违法被多次处罚的“不放心”驾驶人清单,以村为单位,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反复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和警示提示。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督导

行动期间,街道交管站将组织有关股室站所组成联合督导检查组,对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二轮摩托车骑乘多人等问题突出、隐患较多、事故多发的重点地区、重要路段开展专项检查。

(二)强化事故复盘

凡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致1人死亡的,县联席会议将组织开展事故复盘调查;凡农村道路发生交通事故致2人死亡的,市联席会议将组织开展事故复盘调查。对未落实行动的村支两委和相关股室站所,将提请县级人民政府进行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信息报送

各村(社区)、各股室要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强力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及时将工作动态上报到街道交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