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当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板当镇2025年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来源:板当镇党政办  字体:

为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粮油生产的安排部署,坚持“稳面积,提单产”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围绕“四良”融合,综合提升我镇粮油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镇粮食播种面积5.04万亩,其中水稻1.37万亩、玉米2.014万亩、大豆0.685万亩、紫云红芯红薯0.3万亩、马铃薯0.23万亩、小麦0.076万亩、杂粮杂豆(包括夏收和秋收杂粮杂豆)0.361亩;粮食产量14844.1万吨。油料播种2.2918万亩,包括油菜2.25万亩,其他油料0.0418万亩。开展粮油单产提升示范田建设,打造以党政领导领办粮油示范田为引领,以农技人员基础性示范服务和创新性示范服务为抓手,打造一批“千亩方、百亩田”,力争全镇水稻单产提升辐射带动全镇粮油生产大面积单产提升2%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巩固粮油播种面积。严格落实耕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镇村两级签订粮油生产目标责任书,将粮油生产工作落实到村到组,结合《贵州省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建立粮油台账,确保种足任务面积。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引导农户结合基本农田保护要求和“两区”划定成果,明确耕地用途优先种植粮油作物,确保“良田粮用”。严格落实“撂荒地复耕复种发展粮食生产二十条措施”,开展撂荒耕地排查和治理工作,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推动耕地地力补贴向粮油种植倾斜,确保享受补贴的农户承包地均开展种植且使用良种,未耕作或未使用良种的停发补贴。各村结合农时茬口,开展粮食播种面积情况核实,确保播种面积数据与农情数据和村级基础数据相符,做到出数有据和上下数据一致。发现播种面积数据与农情数据和村级基础数据不符的村,全镇通报批评,严重不符,可能影响全镇粮食安全考核的进行约谈。

(二)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

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聚焦水稻、玉米、油菜、红芯红薯等作物,严格按照“稳面积、提单产”的工作思路。紧扣中央及省市县粮油生产要求,2025年以“四良”融合为抓手推进粮油单产提升。一是集成机械化育秧和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行“玉+油”“稻+油”“稻+菜”等轮作模式,在尅混村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收减损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在我镇实施高标准农田的村,配套有机肥施用,提升土壤地力。三是推广高产高油“双低”油菜品种,通过育苗移栽(机械化移栽)、无人机飞播等技术,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在坝区开展稻油轮作示范,提升复种指数。四是强化政策扶持,统筹粮油项目资金,对项目区粮油种植主体进行物化补贴,支持农机化示范点建设,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油菜机械化率达62%以上。通过技术集成与政策驱动,全镇粮油单产较上年提升2%左右,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三)着力推进“良种良法”推广。

围绕省市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用好现有粮油项目资金,积极推广适宜镇域内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粮油品种,继续推进农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揭榜挂帅”工作,开展基础性示范服务和创新性示范服务,围绕水稻“两增一调”高产技术、玉米“一增五改”高产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高产种植技术、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技术和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治防控技术等,以院坝会、田间走访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明白纸等落实“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强化病虫害监测防控,采取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防控策略,以坝区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主推药剂包衣种、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新型植保机械、高效低风险药剂和精准施药技术应用。单产提升示范田种植密度方面,在镇域低中山丘陵区、低中山沟谷和丘陵区,水稻密度1-1.5万穴/亩,玉米密度4000-5000株/亩;油菜:育苗移栽田块,按5500-6000株/亩的密度推广,直播地田块,按2-2.5万株/亩的密度推广。科学施肥方面。示范田全覆盖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耕地土壤培肥改良措施。病虫害防治方面。围绕水稻“三虫三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玉米“三虫三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虫、粘虫、大斑病、锈病、纹枯病)和油菜“一虫三病”(蚜虫、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等重大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和连片统防统治。

(四)着力加大良机推广力度。

围绕“四良融合”,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严格落实省市县要求的“应急农机补贴率提高至50%”和“完成全镇补贴农机具”的要求,提高主要粮油作物耕、种、防、收综合机械化达62%。聚集全镇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短板,培育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加速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降低收获损失,示范推广水稻和油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从机耕、育秧(育苗)、机插机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措施、病虫害植保无人机防治和机收等环节着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水稻主攻育秧和机插环节;玉米和大豆主攻机播和机收环节;油菜主攻机播(含机械化移栽)和机收环节。

(五)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5年全面推进“635”工作机制,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油种植基础。大面积推进单产提升,示范点建设优先安排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翻犁整地水平,确保示范点排灌畅通,落实增施有机肥等各项耕地地力提升措施,积极培肥新建高标准农田,确保建设在高标准农田内的耕地地力提升0.1等以上,建设在非高标准农田上的示范点,耕地地力要求要比上年提升0.1等或不降低。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上级技术业务部门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成立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1.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如下:

组长:颜学文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王京京  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成  员:向学虎  镇党政办负责人

韦  靖  镇财政分局负责人

白朋伟  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王海鹏  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兴学  摆羊村党支部书记

刘培林  丙贡村党支部书记

杨天忠  翠河村党支部书记

张  娟  大坝村党支部书记

吴  彪  大地村党支部书记

吴应超  硐口村党支部书记

李  漠  尅混村村委会副主任

周  鹏  尅哨村党支部书记

简生勇  洛麦村党支部书记

陈秀斌  青山村党支部书记

刘小兵  青塘村党支部书记

李正斌  同合村党支部书记

周  勇  小寨关村党支部书记

孙  滔  新场村党支部书记

袁国荣  新塘村党支部书记

魏礼江兴联村党支部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王京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白朋伟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统筹协调、调度推进全镇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因人事变动后,由继任领导自动履行职责职能,不再另行通知调整。

2.成立粮油生产暨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物资造册登记与发放、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资料收集、痕迹管理、测产验收、撰写项目总结等工作。人员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农技干部组成,具体人员如下:

组  长:白朋伟  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副主任:王海鹏  板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

成  员:廖  羽  板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邹  菊  板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

周治军  板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肖  瑜  板当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二)强化责任落实。

将粮油生产任务纳入镇对村农业生产考核指标,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责任。对工作落实和任务完成较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力的约谈问责。各村支两委要及时安排和落实全年的粮油生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顺畅无阻。

(三)强化示范引领。

持续开展党政领导领办示范田,积极开展党政领办示范,镇级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领办示范田面积一般不少于300亩,示范点单产要高于同一地块前三年5%以上。开展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工作,全镇农技人员按照高、中、初级及以下职称农技人员包片开展基础性示范服务面积分别不少于500亩、300亩、200亩,带动实现技术指导全覆盖,推动关键技术落实到户到田,全覆盖落实农技人员技术包保。

(四)强化要素保障。

抓好粮油项目资金补贴政策落实,强化资金监管,严禁挤占和挪用粮油项目资金(或物资),确保专款专用。积极整合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粮油生产领域。加大产业奖补资金补贴力度,调动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

(五)强化督促落实。

按照省市县要求,镇村两级结合农时茬口开展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包保示范等重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和限时整改,成立镇村包保工作组,压实粮油生产工作责任,切实抓好“技术在一线服务、发展在一线推动,工作在一线落实、效果在一线体现,作风在一线转变,作用在一线发挥”。